网纹红土孔隙特性研究.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土 孔隙 特性 研究
- 资源描述:
-
第 3 I卷 第 8期 2 0 1 4年 8月 长 江科 学 院 院 报 J o u r n a l o f Ya n g t z e R i v e r S c i e n t i fi c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Vo 1 31 No 8 Au g 2 0 1 4 D OI :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1 5 4 8 5 2 0 1 4 0 8 O 1 1 网纹红土孔隙特性研究 卓丽春 。 李建中, 黄飞 ( 中南大学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长沙4 1 0 0 8 3 ) 2 0 1 4 , 3 1 ( 0 8 ) : 5 5 5 9 摘要: 土内孔隙形状、 大小及分布是土的结构组成的重要因素, 对与土体体积相关的总体工程行为起着重要的作 用。利用基于气体吸附的全自动比表面积分析仪 , 研究了网纹红土的孔隙形态、 比表面积、 孔容、 孔径分布与孔隙 的分形特性。研究表明: 网纹红土由片状矿物构成, 孔隙形态以窄缝状为主; 比表面积为2 0 9 m g ; 网纹红土所含 黏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 孔径小于 3 1 5 0 A的总孔容主要 由2 71 9 5 8 A的中、 大孔构成 ; 孔径分布以4 1 , 1 3 0 , 1 8 0 , 3 5 0 A孔分布最优, 平均孔径为1 4 1 5 A; 孔隙分布具有分形特征 , 分形维数为2 7 与2 8 。研究该土体孑 L 隙特征对于 土的工程性 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关键 词 : 网纹红土 ; 比表面积 ; 孔 隙 ; 分形 中图分类号: P 6 4 2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1 5 4 8 5 ( 2 0 1 4 ) 0 8 0 0 5 5 0 5 1 研 究背景 土体 中的孔隙作为土体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 , 其大小 、 形状 、 数量 、 孔径分布等与土 体的强度 、 变 形 、 渗透性 以及胀缩性 等物理力学性质有着密切 的 关系 。因此 , 研究土体 中孔 隙特征对 于土的工程 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孔 隙性研究 中, 多 采用孔 隙率和孔 隙比这 2个指标 , 但 这 2个指标不 能反映出具体孔隙的大小 、 类型 、 分布和形状等孔隙 特征。至今 , 研究土体孔 隙大小 、 分布等特性的研究 可采用压汞法心 、 气体 吸附法 J 、 结合 计算机相关 软件对 扫 描 电镜 ( S E M) 照片 进行 图像 处 理 的方 法 以及 以上 3种方法相 结合 的方法 。其 中压汞法一般应用 于大孔级 J :f L 隙的研究 , 而对于 黏土 中大量存在的微孔 、 中孔级别孔隙 的研究则较 为困难 , 并且高压汞会在土体中引起人工裂缝 , 影响 测定结果 1 ; 扫描电镜( S E M) 照片处理的方法虽能 测量纳米级 J :f L 隙, 但在扫描 电镜 ( S E M) 图像二值 化处理中阀值 的选取对结果影 响很大 。而基 于 物理化学 中吸附原理 的气体 吸附法计算 方便 , 有较 好的理论基础 , 探测下 限为0 3 5 n m, 可以较好地研 究黏土微 、 中孑 L 。 网纹红土在我国南方苏 、 皖、 湘、 川 I 、 赣 、 鄂南等 长江中游地区的各级阶地、 岗地 、 盆地 、 低缓丘陵和 山麓地带有着大量分布, 且是主要持力层之一。孔 隙特征对于网纹红 土的工程性质有着较大 的影响。 目前 , 对于网纹红土的孔 隙特性研究 , 多局限于研究 孔隙比和孑 L 隙率 , 而这 2个指标一般用含水率 、 相对 密度和密度等指标间接计算 , 难免存在一定误差; 关 于网纹红土的孔隙大小 、 形状、 类型等的研究还未见 相关成果。为 了更好地研究网纹红土孔隙特征和力 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为涉及 到网纹红土微观结构 的 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本文选 择理论较为成熟的基于气体吸附法的全 自动 比表面 积分析仪 网纹红土 的颗粒 比表 面积、 孔 隙大小、 分 布 、 形状以及分形特征等性质进行研究。 关于土体的孔隙大小分类上 , 目前在工程地质上 并无很好的分类标准, 本文借鉴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 学联合 会 ( I U A P C ) 钊孔 隙分类 方法将孔 隙分 为 3 类 : 微孔 ( 5 0 0 A) 。 2 试 验方法 气体吸附法测定 网纹红土孔隙的具体原理为: 采用氮气( N : ) 为吸附质气体 , 在液氮恒温下逐步升 高气体分压 , 测定 网纹红土样品对其相应 的吸附量 , 由吸附量对分压作 图, 可得到 网纹红土样 品的吸附 等温线 ; 反过来逐步降低分压 , 测定相应 的脱附量 , 由脱附量对分压作图, 则可得到对应的脱附等温线。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6 0 8 ; 修回 日期 : 2 0 1 3 0 81 8 基金项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 5 0 9 7 9 1 1 7 ) ; 中南大学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2 0 1 2 z z t s 0 7 1 ) 作者简介: 卓丽春( 1 9 8 9一 ) , 女, 湖南永州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网纹红土力学性质方面的研究, ( 电话) 1 5 5 7 5 8 5 8 7 0 2 ( 电子信箱) z h i e 1 6 3 c o rn 。 长 江科 学院 院报 2 0 l 4年 根据 N ,的等温吸 附 脱 附曲线 , 通过 B E T理论 可以计算比表面积, B J H理论 可以计算中孔孔容 积和孔径分布 , H Kl 1 法计算微孔孔容及孔径分布。 样品在进行吸附试验之前需进行预处理 , 消除 样 品在常温常压下 吸附的水分子与其他杂质分子 , 使样品表面变得洁净 , 以确保 比表面积及孔径 ( 孔 隙度 ) 测量结果的准确有效 。具体处理方法为将 网 纹红土样 品管装于脱气站 口上, 在 1 2 0的温度下 脱气 5 h , 脱气完成后样品中回填氦气 。通过预处理 使样 品表面变得 洁净 , 以确保 比表 面积及孔 径 ( 孔 隙度 ) 测量结果的准确有效 。 吸附试 验利 用美 国康 塔 ( Q u a n t a c h r o m e I n s t r u me n t s ) A U T O S O R B全自动 比表面积孑 L 隙分析仪系统 对典型的网纹红土试样进行分析测定。该系统可以 全面测定比表面, 孔径分析范围为0 3 5 4 0 0 0 A。 3试验 结果 与分析 试验样 品为取 自岳麓 山脚下的网纹红土原状土 样 , 土 样 天 然 含 水 率 为 2 5 4 , 干 密 度 为 1 5 6 g c m , 相对密度为2 7 2 。本试验共取样 3个 , 样 品 重约0 6 g , 本文选择试验结果较好( 即通过吸附 脱 附两 曲线 的近似度较好 ) 、 重0 5 4 5 7 g 的样品 1作 为孔隙特性的分析。 3 1 吸附 脱附等温线 通过对网纹红土吸附试验得到吸附 脱 附等温 曲线 , 选取最典型 的土样的吸附脱 附等温 曲线进行 分析, 如图 1所示。网纹红土等温线形 态按 B D D T 分类 。 。 属于型,从图 1中可以看 出吸附 脱附等 温线后半段不重合 , 脱附曲线始终在吸附曲线上方 , 曲线存在迟滞环 。这是 由于网纹红土 中存 在 中、 大 孔 , 在相对压力为0 3 左右发生 毛细凝聚现象所致。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 I U P A C) 的分类 , 迟滞环属于 H 3型迟滞 环 , 表明网纹红土 由片状 矿物构成 , 孔 隙主要为窄缝状孔隙。 图 1 吸附 脱附等温 曲线图 Fi g 1 I s o t h e r m c u r v e s o f a d s o r p t i o n d e s o r p t i o n 3 2 B E T单点 多点法比表面积分析 根据吸附 脱附等温曲线 , 采用 B E T理论可 以 计算网纹红土的比表面积。B E T方程是建立在多层 吸附的理论基础之上 , 与许多物质的实际吸附过程 更接近 , 因此测试结果可靠性更高 。 B E T理论 计算 是 从 B r u n a u e r , E m me t t , T e l l e r 3 人经典统计理论推导出的多分子层吸附公式基础上 得出的 , 即著名的 B E T方程为 P V mC +错 ( 磊 ) 。 一+ I J 。 ( 1 ) 式中 : P为吸附质分压 ( P a ) ; P 为吸附剂饱和蒸汽 压( P a ) ; V为样 品实际吸附量 ( c m ) ; V m为单层 饱 和吸附量( c m ) ; C为与样品吸附能力相关的常数 。 为使单点表面积接近于多点法表面积 , 理论上 , 单点所用的相对压力越高越好 , 但 因实 际样 品为多 孑 L , 高压力下会发生毛细凝聚, 所以在单点法 中一般 采用的相对压力为0 3 。本次分析 中单点分析选取 的相对压力 P P 。 接近于0 3 的点 , 即为0 2 8 4 8 9 ; 而 多点分析 , 经反复操作 , 选取了 8个在0 0 3 范 围内的 P P , 如 图 2 所示 。 图 2以 P P n为 轴 , 尸 V ( P 。一P) 为 Y 轴 , 由 B E T方程做 图进 行线性 拟合 , 得到 直线 的斜率 和截 距, 从 而求 图2 多点B E T曲线 Fi g 2 M ul ti- p oi nt 得 值 , 计算出被测样 B E T p l o t 品比表面积。经反复取值拟合, 发现当 P P n 取值在 0 0 2 4 5 0 2 3 4 9 范 围时, B E T方程与实 际吸附过程 相吻合, 图形线性也很好 , 相关系数达到了0 9 9 9 9 6 。 利用 多点 B E T法计 算 样 品 比表 面积 为 2 0 9 m g , 而单点分析得到的 比表面积为2 0 2 5 m g , 2 种方法得到的基本一致 , 这与高岭土 7 3 0 m g的 比表面积 j 相对应 , 由此表 明网纹红土中的黏土矿 物主要为高岭石。 3 3子 L 容 孔径 分析 根据吸附 脱附等温 曲线 , 采用 B J H理论 可 以 计算网纹红土 中中孔 的孔 隙体积 、 孔 面积 、 孔径 分 布。选取吸 脱 附等温 曲线上 P P 为0 31范围 内的点做此分析。图 3为 B J H法累计 吸附与累计 脱附孔容与孔径曲线对 比图, 横坐标为孔直径 , 纵坐 标为孔容积 , 从 图 3中可知网纹红土 的吸附孔容为 0 0 7 0 2 7 m L g , 脱附孔 容为0 0 7 0 7 3 m L g , 两者计 算结果 比较一致。 第 8期 卓丽春 等 网纹红土孔 隙特性研 究 5 7 孔径, A 图 3 BJ H 累 积 孔 容 曲线 图 F i g 3 Cu r v e s o f c u mu l a t i v e p o r e v o l u m e b a s e d o n BJ H S t h e o r y 图4为 B J H增量孔容 与孔径分布 曲线 。D 表 示某个 P P 。吸附 脱附到下一个 P P 。之间增量孔 容 ; d为表示某个 P P o 吸附 脱附到下一个 P P 。 之 间平均孔径。为了更好地找出孔径在哪个区域的分 布最优 , 对 d取对数。从 图 4中可知网纹红土样 品 的吸附孔径主要是孔径 以3 2 , 4 3 , 7 5, 1 6 0 , 2 4 0 A 的 孔居多; 脱附孔径从4 1 , 1 3 0 , 1 8 0 , 3 5 0 A分布最优。 图 4 B J H子 L 径分布对 比图 Fi g 4 Cur v e s of di s t r i but i on of po r e di ame t e r b a s e d o n BJ H S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wdfxw.net/doc97166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