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内涵发展优化教育质量.do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坚持 内涵 发展 优化 教育质量
- 资源描述:
-
坚持内涵发展 优化教育质量
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
——转评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汇报材料
昆山市新镇中学
二○○七年十月
新镇中学创办于1977年,是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初中教学班18个班,在校学生近千名,任课教师5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其中达高一层次学历教师的占82%,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19人,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50%,平均年龄35岁。学校占地面积2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670平方米,绿化面积10500平方米。
办学30年来,学校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77~1987年为构筑优势阶段,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目标; 1987~1997年为持续发展阶段,实现“大面积提高教育综合质量”的办学目标;1997~2007年为全面提升阶段,确立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思想。学校秉承“勤奋、求实、团结、创新”的校风、“严、勤、实、活、爱”的教风、“勤学、守纪、互爱、尊师”的学风以及“勤政、敬业、廉洁、奉献”的干部工作作风,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成为农村初级中学示范性学校。学校连续20年被评为昆山市文明单位,多年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2003年被评为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2002年建成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在昆山市教育局组织的八强三杯考评中,我校曾6次捧得金杯。在近三年教育质量综合考评中,我校两度获得公办初中第一名。学校教育管理严谨,办学特色显著,队伍素质优良,综合质量领先,社会反响良好。
一、加大教育投入,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近10 年来,学校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1.校舍设施不断完善。先后投资633万元,新建教育大楼2幢,建筑面积6380平方米,校园布局更趋合理,区域功能分解明晰。新建2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升旗台、篮球场、排球场、男女浴室、厕所、配电间、开放式围墙,翻建校门、下水道和防洪围墙,并通过固定资产转移增设男生宿舍2幢,建筑面积700平方米。
2.教育装备不断完善。教室配齐“三机一幕”、图书柜、饮水机,安装能收视10余套节目的卫星闭路电视系统和覆盖整个校园的广播系统。建成校园局域网,实现10兆宽带接入,全校计算机总量达138台,生机比达8:1左右。配齐理化生实验室,不断添置和更新实验设备。投入资金6.5万元购买图书资料,现有图书23000册,电子图书50000册。新购学生课桌860套、金属黑板38块、教师办公桌50套。文印室配设数码一体机、复印机、专用电脑、打印机及扫描仪。各办公室全部安装办公电话和电脑。
3.校园环境不断优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绿化建设。校园绿化面积成倍增加,绿化档次明显提高,卫生死角彻底清除。每块空地见绿,每处绿地划区管理,并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建成“植物园”,名贵树种达上百种,大小绿地花开四季,美不胜收。全校生均绿化面积达13平方米, 2007年5月被评为苏州市绿色学校。注重环境育人,加强文化建设。开设“校务公开栏”,宣传办学思路、办学职责和办学成果,公开校务工作,公示收费项目及标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设置宣传画廊,定期布置教育政策法规、青春期教育、革命历史等方面的宣传材料;在教育楼走廊和实验室增设名人画像和报栏,在绿化区和过道边布置宣传栏。实验楼和礼堂的墙壁分别张贴巨幅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环境充满人文特色、文化气息,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
二、坚持诸育并举,素质教育深入推进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致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强有力的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综合质量稳居全市前列的重要保障。办学30年来,德育工作实效性不断增强,社会信誉度不断提高。2003年被评为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以来,我们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积极探索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现途径和运行模式。一是坚持德育为首,确立全局意识,注重提升思想道德的“底线”。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办学思路,以德育工作统领学校工作的全局,把德育工作作为校长的主管工作,形成分管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和全体教职员工各司其责、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从而为整体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有力的保证。在德育工作策略选择上,我们自觉将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底线”,注重抬高学生思想道德的“底线”,严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不断提高全体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平均值”。在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方面,我们将学生日常行为的“底线”设为下限,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分别制定《新镇中学学生礼仪常规》、《新镇中学学生一日常规》、《校园管理八要八不要》、《寄宿生管理条例》、《考试规则》、《自行车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对学生在校时间内的着装穿戴、言谈举止、仪表礼仪、坐立行走等作出了“底线”规定,明确了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思想道德的基本水准,明确了学校德育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内容和必须坚定不移的工作要求,使学校德育工作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教育”,从而使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教育”真正成为可能。二是坚持小处着手,关注教育细节,切实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的思想道德主要表现在日常行为的一举一动。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从“小处”和“细节”着手,扎扎实实地抓,细致入微地抓,持之以恒地抓。学生午餐往往是学生管理中的薄弱点。为避免常见的混乱现象,我校实行以班级为单位整队进入餐厅,买菜实行“一米线”规定,长期训练,长期坚持,我校学生用餐始终保持安静有序、文明用餐,受到学生的拥护、家长的赞赏和来校检查工作的领导的好评。学生乱吐口香糖也是学校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根除这一“顽疾”,行政值日人员加强巡视,一旦发现,狠抓不放,按规定要求违规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在劳动中教育其爱护公共环境、珍惜劳动成果。这样,学生乱吐口香糖、乱丢纸屑诸如此类的“细节”问题便逐渐消失。矫正一个细节,改变一个习惯,规范一个行为,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日常行为规范便成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群体行为。三是坚持标本兼治,关注特殊群体,有效做好后进生帮教工作。坚持倡导并努力营造爱心教育,将严格要求渗透在对学生的热情关爱之中,将真诚的教育建立在学生的充分理解之上,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关爱的行动,常常能以心换心,以情动情,往往能以最小的教育成本获取意外的教育效益。同时,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反复抓,抓反复”,不要求“一次成型”,而注重“化整为零”,分解要求,降低难度,有序推进,逐步实现预期目标。同时注重正面教育,有序安排教育活动,我们对初中阶段的班级活动进行全程设计,结合主题教育月,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每一学期确定的教育主题依次为“做合格的中学生”、“当家乡小主人”、“迈好青春第一步”、“我为团旗争光辉”、“谱写人生新一页”、“母校永在我心中”等主题开展活动。另外,认真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寻找个人闪光点,增强集体凝聚力,帮助部分学生找回自我、回归集体。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有效教育为目标的德育工作,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以规范管理为重点的教学工作不断优化。一是认真落实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确保学生在校时间为七小时以内、每天活动时间为一小时以上;节假日不搞整班补课;鼓励班级、团队、学生会开展有益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度假;取消按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排名的做法,逐步实行等级记分制度;对学生的各科作业下达具体的削减指标,并由教导处监控;强调优化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课内“增效”,实现学生的课外“减负”;严禁教师擅自给学生订购教辅用书;杜绝有偿家教;严格执行《教职员工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一次申告待岗制度》,杜绝体罚学生现象的发生。二是切实强化学科教学质量管理。全面听课,寻找教学薄弱环节。每学期组织随堂听课,写出具体的书面评语。准确把握教师的教学现状,挖掘问题,弥补薄弱环节,寻找方法优化和质量优化的增长点。加强指导,提高教学基本技能。举办备课指导、板书指导、课堂用语指导以及出好一份试卷、写好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wdfxw.net/doc88870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