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类型宏观经济学考试范围.doc

  • 上传人:天地浮游
  • 文档编号:80869018
  • 上传时间:2019-05-13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53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宏观经济学 考试 范围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考试范围
    单选20'辨析题20'简答20'作图分析题10'计算题15'论述15'
    第九章、第六章三四节、第七章三四节不考。第三、四、五十章是重点,约占70%左右。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20分,辨析题20分,简答题20分,作图分析题10分,计算题15分,论述题15分。
    第一章占5%以下,估计考选择题;
    第二章占10%左右,掌握用收入法及消费法算国民收入,一二三四节比较重要;
    第三章占10%左右,掌握凯恩斯消费函数,怎样求均衡GDP,节俭悖论;
    第四章与第十章结合考,占40%,考察投资函数,IS、LM曲线,货币需求理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效果(对IS-LM曲线的移动作用),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流动偏好性的缺陷,财政。货币政策的运用;
    第五章同样结合第十章考,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不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曲线的移动作用,求均衡国民收入,均衡物价水平,模型与政策的结合;
    第六章占10%左右;第七章,第八章占15%小题。
    反正重点是三大模型,大家有什么别的消息多多补充哈!
    宏观经济学考试内容
    第一章 <=5’
    第二章 <=10’ 国民收入概念,GDP、GNP、NI及其相互关系,收入法/支出法
    第三章 <=10’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如何计算均衡国民收入,节俭悖论,乘数原理
    第四章 投资函数,货币需求,流动性偏好(twice),IS曲线,LM曲线的三大区域,求均衡国民收入,IS-LM模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工具及配合使用,凯恩斯极端、古典极端)
    第五章 需求曲线的移动(财政、货币政策),古典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求均衡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AS-AD Model下的政策分析
    第六章 <=10’ 第一节、第二节(三、四节不考)
    第七章 第一节、第二节(三、四节不考)
    第八章 <=15‘
    第九章 不考
    第十章 内容包含在第四、五章中
    注 :第四、五章约有55’,分数加总肯定是100分的哈。
    题型:
    单选20’ 辨析20’ 简单20’ 作图10’ 计算15’ 论述15’
    http://blog.renren.com/share/279990069/4494762743宏观经济学大题答案(到17章)
    第十三章
    简答题:1.分别利用45°线法和投资—储蓄法,分析均衡国民收入的形成。
    如图,横轴表示收入,纵轴在消费曲线上加投资曲线得到消费投资曲线c+i,也就是总支出曲线。总支出去曲线与45°线相交于E点。这时,家庭部门想要有的消费支出与企业部门想要有的投资支出的总和,正好等于收入,即产出。如果经济离开了这个均衡点,企业部门销售额就会大于或小于他们的产出,从而被迫进行存货负投资或存货投资,这就会引起生产的扩大或收缩,直到回到均衡点为止。
    如图,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储蓄和投资。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相交于E点,与E点想对应的收入为均衡收入。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减少,企业就会扩大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企业生产才会稳定下来。反之则反之。
    2.为什么厂商非意愿存货为零是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水平的条件?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等于计划支出加非计划存货投资。但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因此,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因此,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
    3.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如图,交点E决定了均衡收入水平y*。假设消费函数是 ,则储蓄函数为 。则增加储蓄也就是减少消费,即减少消费函数中的 、 值。 变小,意味着储蓄曲线向上移; 变小,意味着储蓄曲线以A为圆心逆时针转动。这两者均会导致均衡点E向左移动。也就是均衡收入下降。
    ?
    4.作图分析政府支出变动、税收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政府支出变动,假定政府支出减少,i+g曲线下移;政府税收变动,假定税收增加,s+t曲线上移;分别形成新的均衡点。从上图可看出,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增加均使得均衡国民收入减少。(i+g=s+t)
    ?
    第十四章
    简答题:1. 分析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
    IS曲线移动的因素:
    ①投资需求变动。
    ②储蓄函数变动。
    ③政府购买支出变动。
    ④税收变动。
    投资需求变动:在同一利率水平上投资需求增加,即投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IS曲线向右移动,移动量等于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乘以投资乘数。
    储蓄函数变动:假定人们的储蓄意愿增加,储蓄曲线向左移动,IS曲线向左移动,移动量等于储蓄增量乘以乘数。
    政府购买变动:政府购买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移动量等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乘以政府支出乘数。
    税收变动:税收增加,使得投资减少,居民消费支出减少,从而使得IS曲线左移,移动量为税收变化量乘以税收乘数。
    ?
    LM曲线移动的因素:
    ①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动。
    ②价格水平的变动。(LM曲线的移动,不是转动,因此假定LM曲线斜率不变,即假定k和h不变。LM曲线的移动只能是实际货币供给量m变动。)
    名义货币供给M的变动:M增加,LM曲线右移。
    ③价格水平的变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LM曲线左移。
    ?
    2. 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有什么意义?
    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主要是为了分析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通过分析IS和LM曲线的斜率以及它们的决定因素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财政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使IS曲线斜率较小的因素(如投资对利率较敏感,边际消费倾向较大从而支出乘数较大,边际税率较小从而也使支出乘数较大),以及使LM曲线斜率较大的因素(如货币需求对利率较不敏感以及货币需求对收入较为敏感),都是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的因素。
    在分析货币政策效果时,通过分析IS和LM曲线的斜率以及它们的决定因素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货币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使IS曲线斜率较小的因素以及使LM曲线斜率较大的因素,都是使货币政策效果较大的因素。
    ?
    3. 位于IS曲线左右两边的点以及LM曲线左右两边的点各表示什么?
    这些IS曲线以外的点以及LM曲线以外的点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向IS曲线或LM曲线上移动的?
    IS曲线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反映的是产品市场过度需求的情况,即投资大于储蓄。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投资大于储蓄,导致收入上升,从而储蓄增加,最后达到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水平。
    IS曲线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反映的是产品市场过度供给的情况,投资小于储蓄,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投资小于储蓄,收入减少,导致储蓄减少,最终投资等于储蓄。
    LM 曲线右边的点,表示 L>m,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导致利率上升,从而趋于均衡利率,L=m。
    LM曲线左边的点,表示 L?
    4. 什么是交易的货币需求?什么是投机的货币需求?影响它们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交易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进行日常的交易所需要持有的货币数量,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影响交易需求的因素是收入。
    投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持有的准备用于购买债券,进行投机活动的那部分货币。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文档分享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考试范围.doc
    链接地址:https://www.wdfxw.net/doc80869018.htm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www.WDFXW.net 

    鲁ICP备09066343号-25 

    联系QQ: 200681278 或 335718200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