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pdf

收藏

编号:5792995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5KB    格式:PDF    上传时间:2019-05-07
0
金币
关 键 词:
夹脊 穴位 注射 治疗 椎动脉 颈椎病 临床 观察
资源描述:
翌 里 堡里垦兰墨查! 兰 ! 笙望 ! 笙 塑 竺 ! 兰 ! 丝 ! 竺 ! 竺 : ! : ! ! : 传统 医学与康复 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周 利 郑会 芬 邹 燃 张 红 星 摘要 目的 : 观察颈夹 脊穴位注射治疗椎 动脉 型颈椎病 ( C S A) 的临床 疗效及其对血浆 内皮素( E T ) 及 降钙 素基 因相 关肽( C G R P ) 含量的影响。方法 : 将 6 0例椎 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 注射组和 电针治疗组各 3 0例 观察 2组 的临床疗效 , 并于治疗前后分 别检测患者血浆 E T、 C G R P的含量 。 结果 : 颈夹脊穴位 注射组总有效率为 9 6 7 电针治 疗组总有效率 为 9 3 - 3 , 两组疗效 比较差 异无显著性意 义( P 0 0 5 ) ; 与治疗前 比较 治疗 后两组血 浆 E T水平降 低 、 C G R P水平有 明显升高 , 治疗前后 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尸 0 0 5 ) I n b o t h g rou p s l o w e r p l a s ma E T a n d h i g h e r C G R P w e r e o b s e rve d aft e r t r e a t m e n t t h a n b e f o r e w i t h s i g n i f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f P 0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1 2 诊 断标准 1 2 1 西医诊断标准 :采用全 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 座谈 会 纪要 中有 关椎 动脉 型颈椎 病 的诊 断标 准4 1 。 1 2 2 中医诊断标准 : 参考 1 9 9 4年国家中医管理局 发布的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准) ) l 5 J 中椎动脉型颈椎 病的诊断标准。 l - 3治疗 方 法 穴 位 注射 组 : 患 者 取 坐 位 , 术 者选 取 C 5 、 C 6夹 脊穴 ,用 0 5 5 mmx 4 0 m m针头 5 m l 注射器抽取复方 当归注射液( 雅安) l m l 加入 5 葡萄糖溶液 3 m l , 穴 位局 部 常规 消毒 后 ,右 手持 注 射器 直 刺入 穴 位 4 0 mm, 待患者酸胀得气回抽无血后 , 将复方 当归注 射液缓慢推入 , 每穴 0 5 1 m l 。 电针治疗组 : 患者取坐位 , 局部皮肤常规 消毒 , 取 C 5 、 C 6夹 脊 穴 ,用 0 2 8 mm x 3 0 mm毫 针 直刺 快 速 进针, 使其针感传导 , 得气后, 用韩 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 H A N S )给予 电刺激 。刺激 参数 :频率 为 2 H z或 1 0 0 H z , 波宽在 2 H z 为 0 6 m s , 刺激开始的电流强度为 0 5 m A, 1 0 m i n后 增 至 l m A。 又 1 0 m i n后 增 至 2 mA 。 共 刺激 3 0 mi n 。 疗 程 : 穴 位 注射 组 隔 日 1次 , 电针 治疗 组 1 次 日, 2周为 1 个疗程 , 疗程间休息 1 d , 共治疗 2疗程。 1 4观察指 标及 疗效 判定 标准 1 4 1 临床症状及体征的评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 研究指导原则 同 , 眩晕程度: 无眩晕 , 0分 ; 轻度眩 晕 尚可忍受, 能正常行走, 对工作生活无明显影响 , 1 分 ; 中度眩晕, 较难忍受, 行走有困难 , 需扶持或坐下 , 对 工作 生活 有较 大影 响 , 2分 ; 重 度 眩晕, 无法 忍 受, 需 卧床, 对工作生活有严重影响, 3 分。 眩晕时间: : 无 眩 晕 , 0分 ; 2 4 0 m i r g d , 3分。眩晕频率:无眩晕 , 0 分; 2 0次 周 , 3 分 。 头 痛 : 无头痛 , 0分 ; 轻度疼痛 , 尚可忍受 , 对工作生活 无 明显影 响 , 1 分 ; 中度 疼痛 , 较难 忍 受 , 对 工作 生 活 有 较大 影 响 , 2分 ; 重 度疼 痛 , 无法 忍 受 , 对 工作 生 活 有严重影响, 3 分。 旋颈试验: 旋颈试验阴性, 0分; 旋 颈试 验 阳性 , 1 分 ; 旋 颈试 验强 阳性 , 2分 。 1 4 2 治疗前 、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浆 E T 、 C G R P的 含量 : 所有受检者取空腹静脉血 4 m l , 注入含 1 0 乙 二胺 四乙酸二 钠 3 0 1x l 和抑 肽酶 4 0 1x l 试 管 中 ,离心 1 0 m i n ( 3 0 0 0 r m i n ) , 分离血浆于一 2 0 冰箱 内保存待 检。治疗 2个疗程后再次取静脉血复查 , 方法同前 。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 I A) 测定 E T和 C G R P含量 , 药盒由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所提供 ,严格按照使 1 4 3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 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l3 1 中颈椎病中“ 疗 效评定” 的原则 , 结合本研究特点 , 以症状 、 体征为依 据, 修订判定标准如下 : 改善率= ( 治疗后积分一治疗 前积分) ( 治疗前积分) x 1 0 0 。临床痊愈 : 改善率 9 0 。 显效 : 9 0 改善率 7 5 。 有效 : 7 5 改善率 3 0 。无效 : 改善率 O 0 5 ) , 具有临床可 比性 ; 两组患者 治疗 前 、 后总积分 比较 , 差异均 有显著 性意义 ( P 0 0 5 ) 。 2 2穴位注射组和电针治疗组临床疗效 比较 由表 2可知 。穴位注射组与 电针治疗组治疗后 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经秩和检验 。 两组总有效率 比 较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 尸 0 0 5 ) 。 2 - 3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 、 后血浆 E T、 C G R P的 比较 由表 3可见 ,两组患者治疗 前血浆 E T、 C G R P 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尸 0 0 5 ) , 具有可 比性。两组治疗 前 、 后 比较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 提 示 : 说 明 两 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血浆 E T 、 升高 C G R P浓度。 表 1 两组 患者治疗前 、 后症状及体 征的 总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 O 0 1 表 2穴位 注射组和 电针治疗 组临床疗效 比较 表 3 两组治疗前 、 后血浆 E T、 CGR P的比较 +j 组 别例数 E T( p g m 1 ) c GR P ( 旦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s 。 6 0 7 7 1 1 525 s z s s -z z 1 7 1 5 1 0 6 4 s 。 6 s s s s s 6 。 m z 0 2 3 4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2 0 0 8年 , 第 2 3卷 , 第 3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Re h a b i l i t a t io n Me d i c i n e , Ma r 2 0 0 8 , V o 1 2 3 ,N o 3 3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 由于颈椎的 不稳定 、 颈椎正常曲线的改变 、 椎体 以及钩椎关节的 骨质增生, 直接刺激椎动脉使之痉挛, 或压迫使之扭 曲、 狭窄 、 闭塞等, 致使椎一 基底动脉血流量减少, 从而 产 生 椎 一 基 底 动 脉 供 血 不 足 的 症 状 【7 , 主要 表 现 为 眩晕 、 血管性头痛 、 视觉 障碍和上肢麻木 , 可伴有耳 鸣 、眼球震颤 还可出现一侧肌力减弱及腱反射亢 进 。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头痛 、 眩晕范畴。 多 因年老体弱 , 肝肾亏虚 , 髓海失充 , 风痰上扰清窍 , 或 肝阳上亢 , 或思虑烦劳过度、 气血亏损 , 或劳损 、 外伤 以致 筋骨失养 , 或感风 、 寒 、 湿邪 闭阻经络 , 气滞血 瘀 , 使气血不能上达脑 窍等引起 。 颈夹脊9 1 属经外奇穴 , 位于颈椎骨旁。从经脉走 行看 , 其 内夹督脉 , 外邻膀胱两经 。针刺颈部夹脊穴 能疏通督脉和膀胱经的气血 , 气为血之帅 , 气行则血 行 , 使下部气血上供 于脑 , 上部气血下归其道 , 气滞 痰淤得除 , 气血上荣 , 脑得所养 , 髓得所充 , 眩晕得痊 愈 。 从局部解剖看 , 每穴下都有从相应椎骨下方发出 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 、 静脉丛分布, 而椎动脉 第 2段( 椎管段1 位于第 2 6颈神经前支的前方 , 故 刺激该穴 , 可使局部神经纤维兴奋 , 促进血液循环 , 缓解肌肉痉挛 。 减轻神经及软组织 的炎症 、 水肿等病 理变化。 复方当归注射液是 中药制剂 。 含有当归【 “ 】 、 川 芎等成分【 l2 】 。其 中当归的首要功效就是补血 、 活血。 川 芎具 有活 血行 气 、 祛 风 止痛 、 开郁燥 湿 等功 效 。现 代研究认为 : 复方当归注射液具有舒张血管 、 改善微 循环 、 促进血流, 增加血供量, 改善椎动脉 的供血状况 的作用【 l 3 1 。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产生穴位 的特异性刺激和药物 的双重治疗作用 , 能有效改善椎动脉血供 , 增加脑血 流量。 从而改善大脑供血。 内皮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作用最强的缩血管物 质【 l 4 - 1 5 1 。 在调节脑血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它广泛存 在于血管 内皮和各种组织 、 细胞 中。C G R P 。6 1 是 目前 体内最强的舒张血管活性多肽,主要分布于中枢和 周围神经系统中,几乎所有血管床均有神经纤维分 布。血浆 E T、 C G R P是一对强大且作用相反 的内源 性舒缩 血管效 应物质 。正常生 理状态下血浆 E T、 C G R P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共同维持脑血管的缩舒 功 能 以调节脑 血 流变化 。 本研究结果表明:颈夹脊穴复方当归注射液穴 位注射旧和 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 均能有效改 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并均能 良性调节患者血 浆 E T 、 C G R P的含 量。 但 由于穴位 注射疗法是 隔 日一次 ,每次治疗时间较电针治疗时间短 ,操作简 便 , 节省时间, 且无毒副作用, 安全 、 经济。因此, 我们 认为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值得在 临床上 推广 参考 文献 1 张红星 实用颈椎 病指南【 M】 武汉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 0 0 5 【 2 】 戴云海,程光华,苏 晓丽犬椎动脉 狭窄早期血 浆血管 活性 因 子水平的变化【J 】 放射免疫学杂志 ,2 0 0 7 ,( 2 0 0 1 ) : 7 -9 【 3 王琳 琳,刘学源椎一 基底 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浆 E T、 C G RP及 N S E测定的临床意 义【 J 放射免疫学杂 志 ,2 0 0 7 , ( 2 0 0 3 ) : 2 1 2 2 1 4 【 4 全国第二届颈椎病 专题座谈会纪要颈椎病专题 座谈 会拟定 的 诊断及分型标准【 J 中华外科杂志, 1 9 9 3 , 3 1 ( 8 ) : 4 7 2 【 5 】 国家 中医管理局 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 r I M 南 京大学 出版社, 1 9 9 4 1 8 6 【 6 】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 床研究指 导原则( 试行)【 M】 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 出版社, 2 0 o 2 2 4 8 2 4 9 【 7 】 赵 定麟 现 代颈椎病 学【 M】 北京:人 民军医 出版社, 2 0 0 1 1 2 7 1 2 9 【 8 翟宏伟椎 动脉型颈椎病 的发病机 制 【 J 中国康 复医学杂志 , 2 0 0 6 , 2 1 ( 7 ) : 6 6 8 6 7 0 【 9 黄芳, 周立志, 张琴, 等夹脊 电针 治疗颈 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文档分享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wdfxw.net/doc57929954.htm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www.WDFXW.net 

鲁ICP备09066343号-25 

联系QQ: 200681278 或 335718200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