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类型安徽安庆铜矿接触带三维形态及其控矿机制分析.pdf

  • 上传人:ASDDF
  • 文档编号:17276495
  • 上传时间:2019-05-07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535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安徽 安庆 铜矿 接触 三维 形态 及其 机制 分析
    资源描述:
    第46卷第4期
    地质与
    Vol 46 No
    2010年7月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July, 2010
    安微安庆铜矿接触带三维形态及其控矿机制分析
    赵义来,刘亮明,蔡爱良,邹陈
    (中南大学计算地学研究中心,长沙410083
    摘要]安庆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规模最大的铜铁矿床,其绝大部分矿体产在月山岩体与
    三叠系灰岩的接触带上,矿体的产出位置及规模与接触带的特征密切相关。本文通过三维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岩体接触带的三维形态及其与安庆铜矿矿体空间定位的关系,认为:月山矿田的矿体分布极不均
    匀,绝大部分矿体产在形态复杂、产状显著变化的岩体东技南接触带;安庆铜矿的控矿接触带形态从东
    到西具有阶桸状一阶梯状、舌状过渡一舌状的变化规律;阶梯状接触带的陡倾及由陡变缓的位置和舌状
    接触带的尖端处是主要的成矿部位。上述接触带控矿规律推测是区域构造应力场、岩体侵位、冷凝造成
    的局部应力场以及成矿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接触带矿体三维形态模拟控矿机制安庆铜矿
    [中图分类号]P624.7+P6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5-5331(2010)04-0649-08
    Zhao Yi-lai, Liu Liang-ming, Cai Ai-liang, Zou Chen.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y of the contact
    zone in the Anqing copper deposit, Anhui Province and its ore-controlling mechanism [J]. Geology and
    Exploration2010,46(4):0649-0656
    矿的接触带形态特点及矿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并在此
    引言
    基础上进行接触带控矿机制分析。
    安庆铜矿位于安微省安庆市,是一个典型的与长
    英质浅成岩体相关的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也是长江中
    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
    下游成矿带目前已发现矿床中规模最大的矿床。其1.1地质背景
    最显著的特征是:已发现的矿体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月
    安庆铜矿床位于安徽省怀宁县月山镇,在板块
    I山岩体的接触带上,且分布极其不均匀。很明显
    构造上位于大别山中生代碰撞造山带前陆缩短带江
    体的空间定位及规模与接触带的特征是密切相关的。北亚带安徽省境内中南段,长江中下游弧形成矿带
    前人对矽卡岩矿床的研究,多侧重于地球化学东翼。这一区域的岩浆作用、成矿作用与中生代前
    方面(赵一鸣等,1986;毛景文等,1996;聂风军等,陆缩短带地壳的挤压(T3-J』2)-伸展(K2-E)机制密
    2007;王建中等,2008),部分学者进行了接触带控矿切相关(董树文等,1993)。
    的探讨,则主要涉及水-岩反应(刘亮明等,2008)、接
    控制安庆铜矿产出的岩浆岩是月山岩体。月山
    触带两侧的岩性变化(徐辉煌等,2006)及接触带的构岩体地表出露形态呈十字交又状,面积约1km2,岩
    造特征(或形态特征)(徐辉煌等,2006;刘玉成,2006;体主要成分为闪长岩,次为石英闪长岩,属燕山早期
    余君鹏等,2007),也有学者对安庆铜矿的接触带构造(董树文等,1993;陈江峰等,1991)(图1)
    进行了讨论(章传玲等,1994)。然而,矽卡岩矿床接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中
    触带形态方面的已有研究都局限于二维尺度,未见有统月山组、铜头尖组及下侏罗统磨山组,与成矿相关
    从三维形态研究接触带控矿的。本文以安庆铜矿为的是月山组白云质大理岩(主要含矿层位)及南陵
    研究对象,主要通过三维形态模拟的方法研究安庆铜湖组大理岩(有利的成矿围岩)。
    收稿日期]2009-10-26;[修订日期]2010-06-13;[责任编辑]郑杰。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772195)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赵义来(1982年-)男,2005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获学士学位,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矿床成因及预测方面的研究, Email
    yilai1982@ yahoo eom. en
    地质与勘探
    2010年

    圈目马翻圍
    ill

    合肥
    图1月山矿田地质略图(据安徽省326地质队修改
    Fig 1 Sketch map showing geology of the Yueshan field modified after 326 Geological Brigade, Anhui Province
    1ー-下侏罗统磨山组;2-中三叠统铜头尖组;3-中三叠统月山组;4-下三叠统南陵湖组;5-闪长岩;6-矿体水平投影及编号;7-断层
    角砾岩;8-向斜:9-正断层;10-逆断层;1-性质不明断层;12-不整合界线;13-接触帯倾向:14-0线位置
    1-lower Jurassic Moshan Formation 2-middle Triassic Ton an Fommation; 3-middle Triassic Yueshan Formation 4-wer Triassic Nanlinghu
    o z a r a r of l 8- li - a ul 10-r fault; ll-unde e n
    fault; 12-unconfommable boundary: 13-trend of contact zone; 14-hosilom of section 0-0
    矿区内的骨于构造有轴向NE至NNW的褶皱灭,为一稍具复杂变化的较大透镜状矿体,矿体内部
    构造、近东西向的基本顺层的层滑断裂构造、走向较为完整,连续延伸,形态稳定。该矿体铜金属量
    NW的断裂构造及走向近SN向的断裂构造四大构40万吨,平均品位1.4%,占整个安庆矿床总储量的
    造系统(图1,图2)。褶皱构造系统和层滑断裂构73%,是安庆铜矿中规模最大的⑩体。
    造系统产生于月山岩体侵位之前,NW走向和近SN
    2号矿体走向近东西,矿体形态沿走向变化不
    向的断裂构造系统的断裂活动则主要发生在岩体侵大。在倾向上,其中心厚度较大,上部则渐趋变薄
    位以后。
    尖灭,下部矿体转弯,紧绕接触带发育,呈弯曲的透
    1.2矿床特征
    镜状。其铜金属储量4.3万吨,平均品位1.3%,占
    安庆铜矿床位于月山岩体东枝南接触带,共有矿床总储量的8%,矿体规模仅次于1号矿体。
    40余个矿体,都是隐伏矿体。主矿体有三个:1号、2
    2号西矿体东高西低,向北西西侧伏,沿走向矿
    号和2号西矿体,由东向西一次展布(图1)。
    体连续,倾向上矿体呈分叉复合自然尖灭,矿体中间
    1号矿体走向近东西,矿体西高东低,随接触帯膨大,矿头收缩变薄尖灭,基本呈囊状,总体呈中间
    向东侧伏,矿体中心厚度较大,两侧则逐渐变薄、尖厚两边薄的透镜体。矿体规模比2号矿体小,其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文档分享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安徽安庆铜矿接触带三维形态及其控矿机制分析.pdf
    链接地址:https://www.wdfxw.net/doc17276495.htm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www.WDFXW.net 

    鲁ICP备09066343号-25 

    联系QQ: 200681278 或 335718200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