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类型读《与运气竞争:关于创新与用户选择》.docx

  • 上传人:帝莘
  • 文档编号:100723572
  • 上传时间:2023-05-0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99.95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与运气竞争:关于创新与用户选择 运气 竞争 关于 创新 用户 选择
    资源描述:
    2022.12.17-2023.01.08 读《与运气竞争:关于创新与用户选择》 1、 书籍信息 与运气竞争/(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等著;靳婷婷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5 书名原文:Competing Against Luck—— The Story of Innovation and Customer Choice. 作者:Clayton M. Christensen, Ridgway Harken Hall, Karen Dillon and David S. Duncan 又名:《创新者的任务:颠覆性创新理论的行动指南》 ISBN 978-7-5086-8562-5 页数:282页 字数:190千字 版次:2018年5月第1版 定价:58.00元 2、 可能的错误 1、 P XXI “未来的创新产品而服务”→“打造并预测出未来的创新产品或服务” 2、 P037 “在任务和私人”→“在工作和私人” 3、 P042 “与身在远方的朋友们在一台虚拟的饮水机旁交谈”→这句话有问题 4、 P048 “封为至上真理”→奉 5、 P117 “鲍勃·莫埃斯塔在“再连线”公司的合伙人克里斯·斯毕克解释道”→向 6、 P138 “只有一系列“小雇用”时刻持续不断地发生才能确定这一点”→去掉“时刻”? 7、 P142 “这些玩偶和几代孩子们”→有问题 8、 P158 “想找显示租车行业提供的服务是否周到的标签并不难”不通顺 9、 P165 “这种电锯几乎能帮工匠们安全打穿所有物件,开动电钻不会使人产生任何恐慌”→电钻 10、 P179 “安排任务人员单独负责邮寄”→“安排工作人员单独负责邮寄” 11、 P181 “在其评审的重大重组中,不到1/3的重组没有带来任何价值上的增长,其中许多重组甚至给公司价值带来了负面影响。”→是不是“近1/3”的意思? 12、 P218 “汤姆·莫纳汉将为客户提供关于实践的建议和科技咨洵的顾问公司Corporate Executive Board 打造成市值十亿美元的上市公司”→汤姆·莫纳汉为客户提供关于实践的建议和将科技咨洵的顾问公司Corporate Executive Board 打造成市值十亿美元的上市公司 13、 P233 “这个目标,使休伯的团队激光般的焦点”→这句话有问题 14、 P248 “以统一的目标和功能为不朽的指引创新的北极星”→“让统一的目标和功能成为指引创新不朽的北极星” 15、 P248 “机构各层级的员工,都有权利做出与任务一致的有效决策”→权力 16、 P256 “我需要一杯不用340克一次性容器盛放的巧克力奶昔”→不通顺 17、 P264 第一段最后一句缺一个句号 18、 P277 “世界上找不到足够的词语来让我表达能与你们为本书合作的荣幸”→不通顺 3、 作者介绍 [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 《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等书作者。哈佛大学商学院商业管理教授,Innosight公司创始人,曾两次获得“麦肯锡奖”。 [美]泰迪·霍尔(Taddy Hall) 剑桥集团负责人,尼尔森公司突破性创新计划领头人。协助资深高管打造成功的产品,并对创新方式做出改进。另外,他还作为非营利性组织Endeavor的顾问与新兴市场中的管理者进行广泛的合作。 [美]凯伦·迪伦(Karen Dillon) 《哈佛商业评论》前编辑,《纽约时报》畅销书《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的合著者。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及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2011年,她被社会企业家培育组织Ashoka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且最鼓舞人心的女性之一。 [美]戴维·S.邓肯(David S. Duncan) Innosight资深合伙人,创新策略和发展方面的顶尖思想家兼顾问,帮助资深高管抵御颠覆性剧变的侵袭,打造可持续性的发展,并帮助这些企业实现转变,从而长期保持活力。毕业于杜克大学,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4、 读后记 1、从待办任务出发,寻找🧐人们雇用某种东西的原因,探索用户做出选择的原因,澄清用户在特定场景下想要获得的进步,其实是市场定位的操作化方法,是面向小企业的、如何进行颠覆式创新的路径,也是面向在位企业如何创新的路径。 2、不出意外,意料之中,这本书有很多案例和商业故事的例证讲解,和大多数的商业书籍一样。在这一点上这本书并没有独特的地方,好像也没有读到很出彩的例子。 3、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其提出的“待办任务理论(Jods To Be Done)”,这种以用户的待办任务、痛点为中心的思维不同于以顾客为中心,因为后者经常会误导企业顾客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的外卖平台就是这样。 4、创新不是撞大运,只要企业的创新能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营销、组织等纬度始终以顾客需要完成的任务为核心和目标,企业创新的成功将更有可预见性。 5、数据的作用是硬币的两面,本书的作者更强调数据的负面,可能是为了拨乱反正,提醒企业注意不要迷信数据,更重要的不是数据,而是背景和非结构化的内容。 6、要理解用户的待办任务,就要理解用户的背景(功能、社会、情感)和场景,用户选择的原因就在用户所处的情境当中,结构化的数据的分析可能没法发现真正的原因。 7、读完这本书,“5、读本书之前的问题”基本上都能得到解答,只是零零散散,需要自己整合。 8、用的来说,这本书核心的观点是作者基于长期实践案例的浸淫、深厚的理论基础,偶尔的灵光一现而出现,但是经过作者和其团队打磨的理论——待办任务理论。其关键词有:待办任务,用户,背景,进步,任务,带进生活,雇用,。 9、本书在这方面和《学会提问》这本书类似:都是极致的还原论思维,这本书特别一点的是最核心的理论我觉得是灵光一现(作者自己说是归纳)来的,然后围绕这个核心理论,层层剖析、解构。当然,这本书不同于《学会提问》的地方是这本书是有很深的实践基础,作者用1/3的目录介绍理论,其他都是围绕实践来的。 10、这本书强调创新不是撞大运,企业要找到用户选择的原因(发掘因果关系),而不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与用户选择相关的一些似是而非的因素(不是找相关关系),这里面就有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的思维,做什么事情、解决什么问题都要从本质出发,而不是看现状、对标杆、偷抄学就行的。 11、这本书较为详细描述和提到的有50个案例,这还不包括其他随手举的例子、一句话案例等。国外的此类商业书籍已经形成共识一样,会用大量案例堆砌说明自己的主张,就类似于好莱坞电影一定要有黑人做主角一样。本书一共280页左右,除去案例只剩150页左右,再致谢、目录、转场页等只剩130页左右。 5、 读本书之前的问题 5.1 什么是待办任务理论? 1. 任务的定义 1.1 一个人在特殊背景下想要取得的进步。用户并非是在购买产品或服务,而是将产品或服务带入生活(雇佣产品/服务),以实现某种进步。我们将这一进步称为用户想要完成的“任务”。 1.2 什么叫进步?朝向某个目标或梦想的动作,进步有时会以某个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解决问题带来的困难的形式出现。 1.3 什么是任务的背景? ①只有以任务发生的特殊背景为依托,我们才能得出任务的定义并成功创造出解决办法。 ②在决定一项任务的背景时,我们可以提出很多重要的问题。“你在哪里?”“任务何时进行?”“你和谁在一起?”“你在干什么?”“你半小时之前在干什么?”“你接下来要干什么?”“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或是政治压力正在发挥影响?”,诸如此类。 我们对于背景的定义也可以拓展用于其他相关的领域,比如人生阶段(“刚刚大学毕业”“陷入中年危机无法抽身”“马上就要退休了”)、家庭情况(“已婚、单身、离异”“家里的刚出生的宝宝、孩子或是年老的父母是否需要照顾”)、财务状况(“身负重债”或是“超高净值人士”)等等。 ③背景是定义任务(以及找出完成任务的办法)的基础,这是因为,用户想要达成的进步永远都深受背景的影响。 1.4 任务的复杂性 任务包含功能、情感和社会要素,所以针对待办任务的创新解决方案也必须回应或考虑到用户的功能、情感和社会需求。 2. 它真正理解用户做出选择背后的原因;重点在于进步,而不在于产品。 3. 它是思考创新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重点在于理解你的用户想要取得的进步,并打造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以及配套的体验,以确保每次都能为用户出色地完成任务。 4. “待办任务”理论的中心内容:解释用户将某种产品或服务带入生活的原因: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处理至关重要却又未能被满意完成的任务。同时,这一中心内容又反过来解释了为何有些创新能获得成功,而有些则不能。 5. 待办任务理论解释了成功创新、用户选择背后的因果机制——用户在特殊背景下想要获得的进步。 6. 待办任务认为,企业还需帮助客户克服、清除雇用新解决方案的焦虑、压力、阻力、阻碍、障碍、紧张、挣扎。 7. 什么不是待办任务? a) 用形容词和副词来描述的不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用户待办任务,它所描述的或许是用户为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体验,这并不是一项任务。比如“便利”就不是一项待办任务。 b) 一项明确定义的用户待办任务应该是以动词或名词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例如“我需要用口述的方法‘写’书,而无须用手打字或编辑”。与此相反,“我们应该不懈地追求诚实这种美德”这句话虽然是个高尚的目标,但不是一项任务。 c) 待办任务不是需求或喜好。举例:“我需要一杯用340g一次性容器盛放的巧克力奶昔”就不是一项任务。我能为这项任务雇用的候选对象,全都在奶昔产品这个类别之中。我可以把这称为一种需求或喜好,但这不是任务。想要挖掘任务,我们必须在抽象程度上更进一步。“我需要一件能让我在开车时专注于路况的东西。另外,我希望这东西能填饱我的肚子,这样我在早上10点开会的时候就不会感觉饿了。我可以雇用一根香蕉、炸面包圈、贝果面包、士力架,或是一杯咖啡来完成这项任务。”完成这项任务的候选对象全都属于不同的产品类别,而按照我们的经验法则,这种程度的抽象恰到好处。 d) 待办任务不是一种技术规格或要求。“在铺瓦片、装墙板,或是砌砖之前,我需要在房子外面包一层薄薄的材料。这种材料需要有高摩檫系数、低热传导系数、髙回弹系数,这样才不会在我们给房子做隔热的时候撕破。哦,这种材料还必须不渗水。”这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技术规格。 5.2 待办任务理论的应用范围和边界?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不能用 1. 待办任务理论是寻找创新成功路径的理论:创新不是撞大运,创新显得如此困难是因为我们不理解创新成功背后的原因; 2. 这一理论是用来回答“是什么促使用户购买和使用某款特殊的产品或服务”这一最根本的问题的。 3. 什么时候待办任务理论不是最佳解释模型? 在用户没有遇到真正的困难或是既存的处理方法已经足够好的时候,“待办任务”理论是没有用的; 如果决策的制定几乎完全依靠诸如商品交易一类的数学分析,那么“待办任务”理论也派不上用场; 另外,成本和效率也不是任务的核心因素。 4. 在定义任务时,应使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是确保理论有效的关键。做到这一点,靠的更多的是直觉而不是分析,但是,仍有一个有效的经验法则:如果系统或产品的结构只涵盖同一种类的产品,那么任务理论就不适用。如果问题只能由属于同一类别的产品解决,那么你就没有找对任务。→参照5、 5.1 7. c) 5.3 待办任务理论产生的背景?从什么现象归纳出来的还是如何演绎出来的?最初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 1. 这是一本有关创新和如何更好地创新的书。 2. “待办任务”理论是按照归纳推理法建立的。 3. 抽象概念则是帮助我们看到动态因果关系的阶梯:“化合物”是化学领域的抽象概念,“看不见的手”是经济学上的抽象概念,而本书的“任务”也是一种帮助我们看到创新的动态因果关系的抽象概念。 4. 从本质上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文档分享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读《与运气竞争:关于创新与用户选择》.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wdfxw.net/doc100723572.htm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www.WDFXW.net 

    鲁ICP备09066343号-25 

    联系QQ: 200681278 或 335718200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