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_T 993-2020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规程.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3_T 993-2020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规程 993 2020 光敏 杂交 小麦 制种 技术规程
- 资源描述:
-
DB53/T 9932020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规程 2020 - 08 - 17 发布 2020 - 11 - 17 实施ICS 65.020.20 B 22 云南省地方标准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53/T 993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宏生、李绍祥、杨木军、顾坚、丁明亮、刘琨、赵红、杨忠慧。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53/T 9932020 1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基地要、制种田准备、父、母本群体结构、播种期和播量、田间管理、不育系育性检测、辅助授粉、防杂保纯、收获与储藏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温光敏核不育系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的母本, 其花粉育性受核基因控制, 同时受温度和光照影响, 以温度影响为主。当育性敏感期的环境温度高于其育性转换温度阈值时表现可育, 用于母本种子繁殖; 低于其育性转换温度阈值时表现不育,用于制种;不育系“一系两用” 。 2.2 恢复系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的父本,能恢复不育系的育性,使杂交一代(F1)结实正常。 2.3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 以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为母本、恢复系为父本杂交产生的杂种 F1代。 2.4 温光敏杂交小麦制种 用父本给母本授粉生产杂交种的过程。 2.5 育性转换敏感期 母本生殖生长过程中对自然温光条件最敏感、决定不育系表现为“不育”或“可育”的一段生长发育时期。用于制种的温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发生在孕穗期至抽穗期。 2.6 育性转换温度 母本从不育向可育转换的温度阈值,用日平均温度表示。 2.7 育性转换光长 母本从不育向可育转换的光长阈值,用日平均日长表示。 2.8 不育度 母本败育花粉粒占总花粉粒的百分比,或不结实小花数占总有效小花数的百分比。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53/T 9932020 2 2.9 育性安全期 生产制种中,母本的不育度保持在 99%以上的一段时期。 2.10 育性安全系数 育性转换敏感期制种基地日平均气温低于母本育性转换温度阈值的概率。估算方法详见附录A。 2.11 父母本花期相遇 母本开花后 3 天5 天内有 70%以上父本开花。 2.12 败育花粉粒 发育不正常、无受精能力的花粉粒。包括以下 3 类: a) 典败花粉粒:皱缩为不规则形状,对碘-碘化钾无染色反应; b) 圆败花粉粒:呈圆形,对碘-碘化钾无染色反应或仅少部分有染色; c) 染败花粉粒:呈圆形,对碘-碘化钾染色正常,但染色较浅或部分无染色。 2.13 正常花粉粒 花粉粒为圆形,碘-碘化钾染色完全、均匀,整个花粉粒呈黑色或红棕色,有受精能力。 3 基地要求 根据不育系育性转换温度和光照阈值选择制种基地(详见附录B)。制种基地需具备如下条件: a) 育性安全系数0.95,育性安全期25 天; b) 集中连片,肥力水平中等以上,有排、灌水条件; c) 完全自然隔离;或与其他小麦品种相距500 米;或与其他小麦品种开花期相差25 天; d) 开花期无 3 天以上连续阴雨; e) 收获期无连续阴雨。 4 制种田准备 4.1 整地 如前作为水稻,播种前犁地,耙平、耙细;如前作为旱地作物,可直接旋耕,耙平、耙细。 4.2 父、母本种植规划 按附录 C 规格进行设置。 5 父、母本群体结构 5.1 母本群体结构 母本基本苗以 14.5 万苗/亩15.5 万苗/亩为制种最佳播种密度。 5.2 父本群体结构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53/T 9932020 3 5.2.1 父本与母本花期 不同父本与母本花期按以下方法设计: a) 父本与母本花期相差15 天,按表 1 调整播种时父本的基本苗设计,使父、母本同期播种花期相遇。 表1 父本花期差异与父本基本苗调整对照表 类型 父本花期较母本早 父本花期较母本晚 天数 0 天3 天 4 天7 天 8 天11 天 12天15天 0 天3 天 4 天7 天 8天11天 12 天15 天 父本密度 (万苗/亩) 14.515.5 12.513.5 10.511.58.59.514.515.5 16.517.5 18.519.5 20.521.5 b) 父本花期与母本花期相差15 天,通过提前或推迟父本的播期实现父、母本花期相遇。 5.2.2 父本播种密度 当父本播种密度降低 4 万苗/亩6 万苗/亩时,分蘖期父本的追肥用量比母本增加 50%;当父本播种密度提高 4 万苗/亩6 万苗/亩时,分蘖期父本的追肥用量比母本减少 50%。 6 播种期和播量 6.1 播种量 播种前,分别检验父、母本种子的发芽率和千粒重,并根据制种田的整地和土壤情况估算种子田间出苗率,按照公式1计算父母本的播量(SR,千克/亩) : 10001000FERGTGWBSSR . (1) 式中: BS基本苗; TGW千粒重; G发芽率; FER田间出苗率,田间出苗率通常按75%估算。 6.2 播种期 按以下要求确定播种期: a) 以母本最佳播种期 10 月 15 日至 10 月 25 日为基准; b) 若父本与母本花期相差15 天,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播种量按表 1 所示的基本苗确定; c) 若父本花期较母本早 16 天30 天,则根据上年在相应制种基地父、母本分期播种试验结果确定的花期相遇最适播种期分期播种父、母本。 6.3 播种 按照附录B的规格播种。 7 田间管理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53/T 9932020 4 7.1 化学除草 选用小麦专用除草剂进行苗前和苗后除草。 7.2 水肥管理 按照表2进行处理 表2 播种后水肥管理及操作方法 施肥 时期 用量 注意事项 灌水 播种 尿素 10 千克/亩 复合肥不少于 15 千克/亩 2 叶 1 芯 拔节期 尿素(5 10 )千克/亩 晴天宜在下午 4 点后施肥 1)无降雨或降雨未湿润至小麦根部时需灌水; 2)墒面湿润后及时撤水。 7.3 病虫防治 次年 1 月至 3 月期间,每周调查 1 次条锈病、白粉病和蚜虫发生情况。如有发生,选用当地可用药剂进行防治。 8 母本育性检测 8.1 花粉镜检 母本进入盛花期后,从制种田选取 21 个样点(详见附录 D) ,每个样点随机选取 10 个植株,每株选主穗和一个分蘖穗,分别取上、中、下部小花的黄色成熟花药用 1%碘-碘化钾溶液检测花粉育性,每穗统计 5 个视野,按附录 E 记载。 8.2 自交结实检测 母本抽穗后开花前,选取9个样点(详见附录F) ,每样点随机选20 个植株,每株选主穗和一个分蘖穗套袋,收获前进行考种,按附录G记载,并计算母本不育度(SD) , 1002SNBSN-1SD)(. (2) 式中: BSN套袋总结实粒数; SN套袋穗总有效小穗数。 9 辅助授粉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53/T 9932020 5 开花期无持续自然风或自然风力3 级,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方法为:当 10%以上的父本穗开花时,用背负式吹风机或机动喷雾器等将父本带的花粉吹向母本带,时间为每天上午 10301200,下午 300500,正反向各吹 1 次,直到 95%的父本穗开花结束。 10 防杂保纯 从抽穗前至收获期间进行(34)次去杂,重点在始穗期至齐穗期,要求田间杂株率1%。 11 收获与储藏 11.1 收获 90%的种子成熟后,父、母本带分别收获。 11.2 干燥 种子收获后干燥至水分含量13%。若采用烘干方式,烘干温度控制在35 40 之间。 11.3 精选 清除杂质,种子净度99%。 11.4 仓储 堆放种子的仓库保持干燥通风。仓储期间定期检查,发现虫害用磷化铝等熏蒸。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53/T 9932020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育性安全系数估算 A.1 母本育性敏感期出现在 1 月底2 月中旬, 收集制种基地近 20 年来相应时期的逐年日平均气温资料,详细记录在表A.1 A.2 利用如下公式计算育性安全系数(S) : yyNnS . (A.1) 式中: ny 育性敏感期日均气温低于育性转换温度的年份之和; Ny收集资料的总年份。 表A.1 XXX 制种基地母本敏感期内日平均温记录表 年份 N1 N2 N3 N4 N5 N6 N7 N8 N9 N10温度 年份 N11 N12 N13 N14 N15 N16 N17 N18 N19 N20温度 记载人: 日期: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53/T 9932020 7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不育系育性转换温光条件 不育系育性转换温光条件见表B.1。 表B.1 主要不育系育性转换温光条件 名称 育性转换温度() 育性转换光照时长(小时) C49S-87 107 11.48 K78S 12.8 12.41 K456S 12.6 12.36 K43S 13.1 12.46 K47S 12.9 12.42 K64S 13.2 12.51 K65S 13.2 12.52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53/T 9932020 8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父、母本画线和播种示意图 父、母本画线和播种示意图见图C.1。 图C.1 父、母本画线方式和播种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53/T 9932020 9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母本花粉育性检测样点选点示意图 母本花粉育性检测样点选点示意图见图D.1。 注1:制种田四周均匀选取8 个点(1-8),2为1和3中间位置,4为3和5的中间位置,6为5和7的中间位置,8为1和7的中间位置 注2:对角线均匀选取13 个点(9-21),12为对角线交叉点,9-11、13-15、16-18和19-21为四等分点 注3:图中红点代表选取的母本花粉镜检点 图D.1 母本花粉育性检测样点选点方法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53/T 9932020 10 E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母本不育度检测-花粉镜检 母本不育度检测-花粉镜检见表E.1。 表E.1 母本不育度花粉镜检调查表 败育花粉 可育花粉 品系名称 典败花粉 圆败花粉 染败花粉 正常花粉 不育度 调查人: 日 期: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53/T 9932020 11 F F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母本套袋样点选择示意图 母本套袋样点选择示意图见图F.1。 注4:制种田四周选取4 个点(1-4); 注5:对角线均匀选取5 个点(5-9),6为对角线交叉点,其余4 点为二等分点; 注6:图中点代表选取的母本套袋点 图F.1 母本套袋点选择方法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53/T 9932020 12 G G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母本不育度检测-套袋检测 母本不育度套袋检测调查表见表G.1。 表G.1 母本不育度套袋检测调查表 品系名称 有效小穗数 结实粒数 不育度 调查人: 日 期: _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wdfxw.net/doc100538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