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类型DB14∕T 2159-2020 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设计指南.pdf

  • 上传人:wb123...
  • 文档编号:100538441
  • 上传时间:2022-11-03
  • 格式:PDF
  • 页数:16
  • 大小:807.72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DB14T 2159-2020 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设计指南 DB14 2159 2020 旅游 公路 服务 设施 设计 指南
    资源描述:
    ICS93.080.30P 65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21592020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设计指南2020 - 09 - 28 发布2020 - 12 - 28 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DB14/T 21592020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24一般要求.25总体设计.36沿线服务设施.67配套设施.10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DB14/T 21592020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局、山西省公路工程监理技术咨询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郝婧丽、张如兵、王昱晓、吕峰、刘文进、时竹星、康江、郭锐、郑方、王晓霞、王孟霞、魏永福、张向前、李哲宇、苏贵君、崔兰、李明霞、刘超武、皇甫凡飞、渠育香、任卫英、张海蛟、张金亮、刘志强、霍燕辰、郝轩、桑铠、郭婷婷、张扬。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DB14/T 215920201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设计指南1范围本标准对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设计指南的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与定义、 一般要求、 总体设计、沿线服务设施、配套设施等相关内容提出了指导建议。本标准适用于旅游公路沿线服务设施的新建、 改 (扩) 建设计, 其他行业同类服务设施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3495.1消防安全标志 第1部分GB 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7217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 500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6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5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88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66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CJJ 14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 3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JGJ 36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62旅馆建筑设计规范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DB14/T 215920202JGJ 173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 243交通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T/T 645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再生利用JTG B0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80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2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DB J04-24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11124号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在旅游公路沿线以一定间距设置的, 主要为旅游公路使用者提供服务的场所和设施, 包括为司乘人员提供信息、观景、步行、换乘、休息、住宿等服务,为车辆提供停车、加油(加气、充电)、维修等服务。3.2旅游公路服务设施改(扩)建为满足旅游公路交通流量增加的服务要求, 对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进行优化、 服务功能进行升级改造。4一般要求4.1先进性原则。设计既要吸收国内外旅游公路建设、服务、运营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又要适度超前,充分考虑发展趋势,引领我国旅游公路建设技术的创新发展,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四新技术”。4.2实用性原则。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及建设条件,满足现阶段设计和建设需求,既要统一标准、规范行为,又要灵活实用、便于创新。4.3总体性原则。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的布设宜总体规划、整体实施。采用分期修建时应遵循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总体设计,且前期工程应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4.4品质性原则。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的设计应体现以“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为建设目标的品质工程理念,应符合以人为本、本质安全、全寿命周期管理、价值工程的设计理念。4.5特色性原则。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的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结合人文景观、地域文化和绿化设施,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情况下,优先利用荒坡地,节约土地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设计,突出特殊功能服务设施的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大服务设施规模。5总体设计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DB14/T 2159202035.1分类与建设规模根据服务质量要求, 将旅游公路服务设施依据旅游公路级别以及客流量等条件进行分级, 一级是中心驿站(兼具旅游集散中心),二级是综合驿站,三级是一般驿站,四级是观景台及其他服务设施,具体可参考表1。表 1服务设施建设规模表驿站类型中心驿站(兼具旅游集散中心)综合驿站一般驿站观景台及其他服务设施场区用地指标(hm2/处)6.66613.33(100200 亩)46.666(60100 亩)0.6664 (1060 亩)无用地,利用旅游公路空闲平地,无封闭建筑建筑面积指标 (m2/处)10000-200005000-100001000-5000根据实际需求选定。定位位于旅游公路主线连接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 4A 以上旅游景区的旅游路位于旅游公路支线连接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旅游路位于旅游公路支线连接 A 级以上旅游景区的旅游路根据实际需求选定。功能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应在综合驿站基础上, 设置大型特色产品购物与多种地方餐饮组合在一起的综合体,配套一流的雕塑,四季开花的游园绿化等, 同时具备应急处置等医疗服务。综合驿站应满足停车、 如厕、休息、餐饮、购物、加油、住宿等基本需求。为车辆(汽车、自行车)提供停车、 简单维修保养等基本服务。一般驿站应满足停车、如厕、休息等基本需求。宜灵活设置餐饮、购物、住宿、车辆加油、简单维修保养等基本服务。满足停车需求,灵活设置如厕,宜设长廊、亭台、石台、桌凳等暂时休憩设施。注:.据旅游路景区旺季交通量调整规模。5.2选址5.2.1场址选择应考虑区域社会经济因素,宜建在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或著名旅游景区的枢纽附近,宜靠近周边城镇。5.2.2场址应设置在地形、地质条件良好的区域,应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宜利用荒坡地、非耕种地,结合取弃土场设置,少占耕地。5.2.3场址应设置在供电、给排水容易实现的地方,场地应有良好的排水、排污条件,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场址应与周边电力、通信设施、建筑物、构筑物及环境敏感点保持安全距离。5.2.4场址处地形应有利于服务设施功能布局,宜选择具备扩建条件的地点,能适应公路拓宽和服务设施扩建,当条件受限时,可在距旅游公路一定范围内选择合适地点建设。5.3间距5.3.1服务设施布置间距应根据交通流量、区域路网规划、相邻服务设施的分布情况确定。5.3.2中心驿站设置宜结合城市旅游规划与景区规划规模进行统筹设置。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DB14/T 2159202045.3.3综合驿站设置的平均间距不宜小于 30km,不宜大于 50km。5.3.4一般驿站设置的平均间距不宜小于 10km,不宜大于 30km。5.3.5观景台及其他服务设施宜结合旅游公路沿线景观实际需要,灵活设置。5.4场区总平面布置5.4.1总平面布置应按功能区分明确,按照人车分流的原则,合理布置人流、车流,减少人、车交叉,方便人员、车辆安全通行;按照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服务驿站系统的布局,确保方便游客的使用,同时便于经营管理与减少干扰,充分发挥设施效益。5.4.2总平面布置宜从旅游公路出口匝道至入口匝道范围,合理布置住宿、餐饮、便利店、公共厕所、停车场、加油(加气、充电)站、汽修、广场、员工宿舍、办公用房及其他配套设施。5.4.3设计过程中宜通盘考虑自然地形的坡度、方位、水平和垂直分割度、地质条件,可采用分层、分台的方法,将建筑分别建造在不同高度的台地上,形成一前一后,一高一低的形态以充分利用场地地形,以达到少破坏地形地貌。5.4.4场内各种服务设施设计宜考虑远期改扩建的需要,宜避免远期改扩建时发生大量征地和拆迁。5.4.5设有加油(加气)、充电站的停车场,宜采用“先停车、后加油”的流程,充电站宜结合场区布局独立设置,加油(加气)站宜设置在停车场出口侧,并考虑加油(加气)站场平面标高与附近出口引道可以平顺衔接,便于大型客车安全驶出加油站;5.4.6中水处理设备、化粪池、变压器等宜设置在隐蔽位置。5.4.7公共厕所宜靠近客车停车场,减少不必要的人流干扰。5.4.8服务设施场地设计标高应满足防洪、涝灾害的要求,并与出入口道路平顺衔接。5.4.9场地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满足自然排水要求的场地坡度一般在 0.3%0.5%之间,依据当地降水量大小、路线类型等因素综合确定;自然地面坡度大于 5.0%时宜分成台地。b)停车场坡度应为 0.3%2.0%。c)加油(加气)站周边场地应与站内平坡停车位衔接顺畅。5.5交通流5.5.1应按交通组织要求及“入口逐级分流、场区内单向行驶”原则,规划相关标线。避免人、车混流,并应保证无障碍人行流线的连续性。5.5.2按交通组织要求设置导向标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等,使车行流线宜与进出口行驶方向一致,避免车辆停放、加油、维修路线间的交叉,避免不同车型之间的相互干扰。5.6场区服务道路5.6.1机动车道转弯内半径应按车型确定,见表 2。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DB14/T 215920205表 2机动车道转弯内半径车型机动车道转弯内半径(m)小客车6.00大客车8.0010.00大货车10.5012.00拖挂车10.5012.50超长车18.0020.005.6.2道路坡度宜根据场地条件设计,控制指标见表 3。表 3道路坡度控制指标(单位:%)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多雾地区最大纵坡横坡机动车道0.38.0(L200m)5.0(L200m)1.02.0非机动车道0.33.0.0(L50m)2.0(L50m)1.02.0人行道0.38.04.01.02.0注:L为坡长。5.6.3消防用车道与建筑物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5.6.4建筑物的安全出口应能通达道路。5.7其他场地设施5.7.1服务设施应设置车辆充电站(桩)。5.7.2应急救援场所宜考虑平灾结合,提高用地效率。5.7.3场地应根据服务设施分类标准设置资讯服务、场区服务和管理保障等功能设施。5.8节能5.8.1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的设计应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供暖通风、空气调节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暖通风、空气调节、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5.8.2旅游公路服务公共设施建筑应满足 GB 50189 规范要求。5.8.3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居住建筑应满足 DB J04-241 规范要求。5.9环保5.9.1选址应充分考虑自然气候及环境,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5.9.2场区内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参照 JTG B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文档分享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DB14∕T 2159-2020 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设计指南.pdf
    链接地址:https://www.wdfxw.net/doc100538441.htm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www.WDFXW.net 

    鲁ICP备09066343号-25 

    联系QQ: 200681278 或 335718200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