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5

类型DB14∕T 2127-2020 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指南.pdf

  • 上传人:wb123...
  • 文档编号:100538437
  • 上传时间:2022-11-03
  • 格式:PDF
  • 页数:35
  • 大小:1.39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DB14T 2127-2020 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指南 DB14 2127 2020 化工企业 风险 分级 隐患 排查 治理 体系 建设 指南
    资源描述:
    ICS 03.100.01A 02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14/T 21272020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指南2020 - 09 - 01 发布2020 - 12 - 01 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DB14/T 21272020I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35风险分级管控.46隐患排查治理.77成果与应用.108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109持续改进.11附录 A(资料性附录)分析记录表格.12附录 B(资料性附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18附录 C(资料性附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分析法(HAZOP).19附录 D(资料性附录)安全检查表法(SCL). 21附录 E(资料性附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23附录 F(资料性附录)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24附录 G(资料性附录)风险矩阵法(LS). 25附录 H(资料性附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27参考文献.29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DB14/T 21272020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标准由山西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谢建林、庞杰文、李媛、朱建国、高勇宏、马秀萍、韩小红。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DB14/T 21272020III引言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及隐患排查治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西省安全生产实际编制而成。本标准目的是规范和指导山西省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以期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DB14/T 212720201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指南1范围本标准给出了山西省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成果与应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效果、持续改进等内容的指导建议。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7826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程序GB 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 23694风险管理 术语GB/T 24353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7921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AQ/T 3049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应用导则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应急201978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安全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 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 健康损失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3.2可接受风险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3.3重大风险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DB14/T 2127202023.4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3.5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3.6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7安全风险评估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 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 对系统中存在的已辨识的风险类别进行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8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管控的优先顺序。3.9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根据安全风险不同级别、 所需控制资源、 控制能力及控制措施复杂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控制层级的风险控制方式。3.10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3.11隐患排查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DB14/T 212720203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3.12隐患治理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3.13隐患信息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4基本要求4.1工作机构4.1.1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完善本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4.1.2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制度应明确目标、责任人员及其责任范围、工作程序、分级标准、资金投入、建档监控、考核标准等。考核标准应将各部门、各岗位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绩效奖惩。4.1.3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应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 企业各部门应根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层层分解、落实责任。4.2人员培训4.2.1企业应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4.2.2企业应明确人员培训的责任部门、目标、内容、对象、时间,细化保障措施。4.2.3企业应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够对企业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并带领员工以正确的方法开展工作。4.2.4企业应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知识,尤其是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4.3资料收集开展危险源辨识前应准备的基础资料:a)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b)安全管理方面,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任制、应急预案、各类作业票证等c)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理化特性;d)区域位置图、总图、工艺布置图等相关图纸;e)作业现场和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DB14/T 212720204f)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流程图;g)相关工艺、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h)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i)设备试运行方案、维修措施及应急处置;j)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k)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事故案例;l)相关风险管理资料。5风险分级管控5.1风险点确定5.1.1风险点划分原则对于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生产装置、储存罐区、装卸站台、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5.1.2风险点排查5.1.2.1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功能明确、管理责任和空间界限清晰的原则,对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任意几种的组合等进行。5.1.2.2化工企业应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及后果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台账,为下一步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做好准备。5.2危险源辨识5.2.1危险源辨识的内容5.2.1.1对照安全管理法规、技术规范、事故案例、未遂事件等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缺陷等事故原因,如:a)人的不安全行为应考虑作业过程所有的常规活动、 非常规活动和特殊作业活动。 非常规活动是指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的活动。b)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c)不良环境应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包括环境中涉及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的七个方面。d)管理缺陷应考虑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自身管理需要及更新情况。5.2.1.2判断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a)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b)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5.2.1.3按照 GB 18218 进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分级。5.2.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DB14/T 212720205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故障模式分析(FMEA)、预先危险性分析(PHA)等方法,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宜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对于复杂的工艺宜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5.2.3建立危险源辨识清单危险源清单项目至少应包括责任部门、班组/岗位、生产区域、生产设施(风险点名称、场所)、能量源或能量载体、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5.3风险评价5.3.1风险评价方法企业应选择以下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a)风险矩阵分析法(LS);b)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c)风险程度分析法(MES);d)危险指数方法(RR)。5.3.2重大风险确定有以下情形的可确定为重大风险:a)涉及重大隐患的作业活动、场所或设施。b)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或二级重大危险源的风险。c)经风险评价确定为重大风险的。5.3.3风险级别确定完成危险源辨识后,应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依据风险判定准则对风险度进行分析判断,确定风险等级。风险一般分为轻度危险、显著危险、高度危险、极其危险4级。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风险级别。5.4风险管控5.4.1风险管控的要求5.4.1.1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可行性、有效性。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降低风险。5.4.1.2风险管控应遵循风险级别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5.4.1.3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管控清单,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5.4.1.4企业应结合安全风险特点和以下五方面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a)工程技术;b)安全管理;c)人员培训;d)个体防护;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提供下载DB14/T 212720206e)应急处置。5.4.1.5企业要高度关注运营情况和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文档分享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DB14∕T 2127-2020 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指南.pdf
    链接地址:https://www.wdfxw.net/doc100538437.htm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www.WDFXW.net 

    鲁ICP备09066343号-25 

    联系QQ: 200681278 或 335718200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