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类型DB35∕T 1898-2020 山地有机茶园“茶-草-菌”生产技术规范.pdf

  • 上传人:wb123...
  • 文档编号:100538310
  • 上传时间:2022-11-03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879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DB35T 1898-2020 山地有机茶园“茶-草-菌”生产技术规范 DB35 1898 2020 山地 有机 茶园 生产技术 规范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30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8982020 山地有机茶园“茶-草-菌”生产技术规范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ea-Grass-Fungi in organic tea gardens of mountainous region 2020 - 03 - 30 发布 2020 - 06 - 30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5/T 1898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茶树种植与茶园管理 . 1 5 护坡草与豆科绿肥套种技术 . 1 6 食用菌套种技术 . 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护坡草适用草种及其生物学特性. 4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35/T 1898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FJ/TC 2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溪县桃源有机茶场有限公司、福建省天醇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钦品茶叶有限公司、安溪县农业农村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海东、王俊宏、李振武、黄毅斌、黄小云、黄秀声、林永生、苏火贵、汪健仁、张国雄、余泽钦。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35/T 18982020 1 山地有机茶园“茶-草-菌”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地有机茶园的茶树种植与茶园管理、护坡草与豆科绿肥套种技术和食用菌套种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山地有机茶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9630 有机产品 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5197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DB35/T 1289 茶园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DB35/T 1385 幼龄茶园套种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茶-草-菌”生产技术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Tea-Grass-Fungi 在山地有机茶园套种护坡草、豆科绿肥,将其及茶叶废弃物等生物材料栽培食用菌,菌渣、豆科绿肥与护坡草茎叶翻埋耦合,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的一种生产技术。 3.2 茶叶废弃物 tea wastes 在茶叶种植、加工、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机废弃物的总称。 注:包括茶园修剪下来的枝叶,茶叶加工过程产生的茶梗、茶末和茶渣等。 4 茶树种植与茶园管理 茶树种植按GB/T 19630的要求执行,茶园管理按NY/T 5197的要求执行。 5 护坡草与豆科绿肥套种技术 5.1 草种选择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35/T 18982020 2 5.1.1 护坡草种应选择高度适中、抗逆性强、根系发达、种子传播力低的品种,如黄花萱草、百喜草、牛鞭草、爬地兰、香根草等。 5.1.2 圆面草种应选择根系浅、高度适中或匍匐型的豆科品种,如闽引圆叶决明、平托落花生、白三叶、大豆、羽扇豆等。 5.1.3 护坡草适用草种及其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 A。 5.2 主要品种种植技术 5.2.1 黄花萱草 5.2.1.1 种植 在茶园梯壁上沿往下20 cm30 cm处开始挖穴种植,行距50 cm60 cm,穴距50 cm60 cm,每穴12株。 5.2.1.2 管理 移植时穴施有机肥,约30 kg/667 m2,覆土压实浇水,即可。 5.2.2 百喜草 5.2.2.1 种植 百喜草可用播种和育苗移栽方式种植,具体按DB35/T 1289的规定执行。 5.2.2.2 管理 出苗或返青后4周追肥和清除杂草34次,具体按DB35/T 1289的规定执行。 5.2.2.3 利用 结合冬季施肥,刈割翻埋或覆盖茶园园面,亦可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 5.2.3 闽引圆叶决明 5.2.3.1 种植 播种前种子用80 90 热水浸种约5 min,清水洗去黏稠液,与细沙1:1磨匀后,用钙镁磷肥按1:200拌种。 5月上旬在园面上距茶树主干40 cm50 cm处挖穴播种,每穴45粒,穴距40 cm50 cm,播完覆土,即可。 5.2.3.2 管理 按DB35/T 1289的规定执行。 5.2.3.3 利用 在10月下旬盛花期或种荚变黑时刈割。结合冬季施肥,翻埋或覆盖茶园园面,亦可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35/T 18982020 3 6 食用菌套种技术 6.1 品种选择 宜选择大球盖菇、灵芝、香菇、平菇、竹荪等。 6.2 大球盖菇套种技术 宜在幼龄茶园套种,按DB35/T 1385的规定执行。 6.3 灵芝套种技术 6.3.1 品种 宜在成龄茶园套种,宜选择赤芝(韩芝8号)、紫芝或黑芝等品种。 6.3.2 栽培基质配方 茶叶废弃物代料栽培灵芝的配方: 茶叶废弃物70%80%, 麸皮8%, 红糖1%, 石膏粉1%2%, 其他10%20%。 6.3.3 菌棒生产 采用常压灭菌,按NY/T 528的规定执行。待料包温度降至40 左右,无菌操作接种,避光培养,培养室温度24 28 ,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保持空气流通。 菌丝长满后放置10 d左右,当袋口出现菌皮时,移至茶园套种。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6.3.4 茶园套种 在园面距茶树主干40 cm50 cm处开沟,沟深约20 cm,脱掉菌棒塑料袋,头尾相接摆放在沟里,覆土厚度3 cm5 cm。 6.3.5 出芝管理 40 d50 d灵芝出土,摘除多余菇蕾,每袋留灵芝23朵。 6.3.6 采收 当灵芝菌盖变硬、最外圈不再增大、边缘白色生长圈(点)完全消失、表面色泽一致时即可采收,然后晒干或烘干,使其含水量低于12%,即可进行包装、贮藏或运销。 6.3.7 主要病害防治 可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白僵菌、苏云菌芽孢杆菌等防治绿霉病;可用天然香精油(薄荷醇、天然樟脑等)防治白蚁、螨虫、紫跳虫等虫害。 6.3.8 菌渣利用 废菌棒直接留在土壤中,与修剪护坡草和绿肥的茎叶及适量的生石灰一起翻埋入土。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35/T 18982020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护坡草适用草种及其生物学特性 表A.1给出了护坡草适用草种及其生物学特性。 表A.1 护坡草适用草种及其生物学特性 序号 适用草种 生物学特性 1 黄花萱草(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 多年生的百合科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西伯利亚、日本和东南亚。 根状茎粗短,具肉质纤维根,多数膨大呈窄长纺锤形。叶基生成丛,条状披针形,长30 cm60 cm,宽约2.5 cm,背面被白粉。花葶长于叶,圆锥花序顶生,有花612朵。果实为蒴果,长圆形有棱,长1.5 cm2.0 cm,直径约1 cm,每一果实含种子1020粒,种子千粒重20 g25 g。 适应性强,耐寒,喜湿润也耐旱,喜阳光又耐半荫,对土壤选择性不强,适宜在海拔300 m2 500 m地区生长。 2 百喜草 (Paspalum notatum) 多年生的禾本科匍匐型草本植物,原产美洲热带地区、加勒比海群岛和南美洲沿海地区,中国台湾、广东、上海、江西等地大面积引种。 根为须根系,水平分布60 cm80 cm,深可达地表下100 cm左右;茎粗壮、木质、多节,高约80 cm;叶片长20 cm30 cm,宽3 mm8 mm,扁平或对折,平滑无毛;总状花序2枚对生,腋间具长柔毛,长7 cm16 cm,斜展,花药紫色,长约2 mm;种子细小,每克种子约350粒,为极厚的蜡质苞颖所裹,水分不易渗入,发芽率极低。 生长能力很强,适宜于热带和亚热带、年降水量高于750 mm的地区,在肥力较低、较干旱的沙质土壤上均能生长。耐践踏,匍匐茎发达,覆盖率高。 3 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Minyin 多年生的豆科匍匐型草本植物,原产美国、巴拉圭、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国。1986年中国广东省首次从澳大利亚引种成功,1987年由福建省农科院从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引进并于2005年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福建、广西、广东等南方地区推广种植。 主根系,根入土深可达25 cm30 cm。茎圆柱状,绿色,具密长柔毛,成熟期草层高60 cm80 cm,茎粗6 mm。叶为2小叶复叶,总柄较长,托叶三角形,草质,小叶倒卵圆形,长34 mm40 mm,宽18 mm25 mm,近无柄,全缘,无毛,顶端尖凹,基部偏斜,叶色绿。单生花腋生,花冠辐射对称,花瓣5片,深黄色,覆瓦状排列,雄蕊7枚,离生,5长2短,单雌蕊,花柱细长,弯曲,个字药,子房上位,荚果长条形,长30 mm40 mm,宽5.0 mm5.5 mm,成熟时呈褐色,无毛,荚果易自裂,每荚具1017粒种子。种子淡暖褐色偏灰,扁平四棱形,种脐突出,位于棱角,表面具糙纹,千粒重4.55 g5.00 g。 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喜高温、耐旱、耐瘠、耐酸、病虫害少。在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固氮能力强。种子落粒性强,冬季遇霜,地上部枯黄,逐渐死亡,但部分根留存,并与撒落的种子于来年重新萌发。 _ 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文档分享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DB35∕T 1898-2020 山地有机茶园“茶-草-菌”生产技术规范.pdf
    链接地址:https://www.wdfxw.net/doc100538310.htm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www.WDFXW.net 

    鲁ICP备09066343号-25 

    联系QQ: 200681278 或 335718200

    收起
    展开